时间: 2023-02-28 20:59:25 来源:北纬网
沿着蜿蜒的沥青路走进荥经县安靖乡大通桥村,层峦叠嶂的山峰环绕着村庄,青瓦白墙、淡墨彩绘跃入眼帘,一步一风景,一墙一文明,诉说着大通桥村的乡村振兴故事。
近年来,大通桥村驻村工作队员呼永建利用自身专业优势、不断集思广益,开展墙体彩绘,让道路两旁是一面面砖墙“活”了起来,使乡村环境更显生动美丽,为“双助”活动增添了更靓丽的风景。
让乡土遇上艺术 点亮美丽乡村
“如何将自身专业有机结合大通桥村文化振兴工作中,更好地发挥自身特色优势,为乡村振兴发展贡献自己绵薄力量。”一直是呼永建思考的问题。
2021年4月,结合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呼永建找到了文化振兴的切合点。“‘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不正是自己一直思考的话题吗!”正是这一思路,安靖乡大通桥村以“墙体彩绘”为拓展,开展了村容村貌大整治,旨在精心打造“高颜值”乡村。
面对宜居乡村的整治难题,呼永建在驻村走访期间,对安靖乡历史人文、自然风光进行了全面了解,运用所学专业,设计出一套安靖乡景点墙绘方案。在乡政府、村“两委”的大力支持下,如今,大通桥(清朝)、石佛寺(唐朝)、茶马古道(宋朝)、箐口驿站(宋朝)、水司坪鸽子花等一幅幅带有历史文化韵味、自然风光的画面栩栩如生地展现在道路两旁。
“在安靖乡工作的日子,我感受了绝美的自然风光,了解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我力所能及地设计了一些文创作品,用景点墙绘、标志性雕塑等为家乡助力,为鸽子花乡点赞。”呼永建说,能发挥驻村作用参与到荥经县的乡村振兴中是他的荣幸。
生动形象的景点文化墙,使一面面墙壁变成美观又会“说话”的“宣传员”,成了倡导文明新风、宣传安靖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阵地,既给美丽乡村建设增添了别样的色彩,也在潜移默化中滋润了群众的精神家园,引导村民主动参与到宜居乡村建设中来,激发人们主动创造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为进一步弘扬文明新风尚,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和干事创业氛围打下坚实基础。
墙绘,只是大通桥村驻村工作队开展乡村振兴工作的一个缩影。下一步,呼永建和驻村工作队队员们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带领群众,以手中的扫帚、铁锹、镰刀、锄头为“笔”,化辛勤劳作滴落的汗水为“墨”,把历史文化、自然生态、风土人情、乡村特色等融入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振兴建设中,全面打造大通桥特色乡村文化,推动发展旅游经济,开发大通桥村旅游产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以墙绘美丽乡村推动全面振兴。
绘彩色帮扶地图 助力乡村振兴
翻开呼永建的驻村帮扶笔记,一幅手绘的“彩色帮扶地图”格外引人注意。地图中标记着每一位脱贫户的名字,整个村脱贫户的分布一目了然。
大通桥村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全村55户脱贫户“散落”在12个村民小组中。为尽早了解全村脱贫户分布情况,呼永建通过入户走访采取颜色管理方法,手绘了一幅全村“彩色帮扶地图”,将全村脱贫户分布图和颜色管理融为一体,黑色、黄色、红色,分别代表着一般贫困户、低保户、五保户。
沿着“彩色帮扶地图”指引,呼永建将全村脱贫户的照片、基本情况、收入概况、返贫风险等浓缩在这一套表格中,按季度进行走访更新,深入了解脱贫户生产、生活需求,因户施策,精准帮扶。
通过“一图一表”,有效助力千名干部下基层工作,加快建立“联帮结对”,为大通桥村办好民生实事,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打下坚实基础。
勇于创新探路子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如何壮大村集体经济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是呼永建驻村第一天就在思考谋划的重要工作。“大通桥村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主要依靠入股牛背清泉分红和为本村企业提供环境卫生清理、垃圾清运等有偿服务,收入少且不稳定。”
为破解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缺少思路和发展定位的难题,呼永建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2021年7月以来,在乡党委大力支持下,呼永建同村支两委多次实地走访全县经济发展先进村学习经验,结合全县农业四大产业发展和本村实际,制定大通桥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并将竹笋培育及初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充分利用本村万亩方竹基地和新建方竹加工厂等优势资源,开辟方竹产业“培育+生产+销售”的全链条产业模式,确立“村支公司+村民+产业+基地”发展模式,明确了2023年村集体经济突破100万元目标任务。
呼永建说:“有汗水,有付出,更有收获,这就是奋斗的意义。”大通桥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村集体经济有新突破、老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便是这句话的真实写照。
曾经的大通桥村是荥经县一个偏远的村落,发展滞后,当地人自嘲为无特点、无优势、无潜力的“三无”村庄。如今的大通桥村变漂亮了,鳞次栉比的房屋焕然一新、干净宽阔的沥青道路四通八达,富有特色鸽子花、茶马古道壁画艳丽多彩,马路两旁植被茂密、花草丛生,一步一景。依托鸽子花和茶马古道让这个默默无闻的偏远小山村逐渐“火”起来,吸引了各地游客前来争相“打卡”,大大提高了村民的经济收入,开拓出一条致富新路子。
正因为有无数个像呼永建这样的驻村干部参与助力,宜居乡村的设想正一步一步成为现实。
“我热爱这片土地,也热爱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我热爱我的工作,更想为这份热爱奉献自己的力量。”对于大通桥村的未来,呼永建怀抱着无限畅想。
陈钢 记者 郑雨莎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桃月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3-02-28 20:59:25
编辑:李桃月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