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9-12-09 09:17:37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热溪沟村和路的‘姻缘’,可追溯至2008年,在此之前,这里还是荥经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村。也正因为路,热溪沟村近年的发展变化,可用翻天覆地来形容。”荥经县五宪乡热溪沟村第一书记杨川说。
杨川的话并非虚言。热溪沟村深藏大山,虽距县城仅12公里,但因山路难行,长期不为外人知晓。此地可谓地广人稀,全村面积虽占五宪乡近三分之一,但户籍人口却仅有220户605人。同样,这里林竹资源丰富,人均面积近30亩,却长期守着青山受穷。
修路,成为全体热溪沟村人发自心底的呼唤,以及驻村扶贫干部们持续发力的攻坚方向。2015年,脱贫攻坚战役正式打响,近5年过去,热溪沟村随着一条条道路的新建或提档升级,随之而来的是村民产业发展、脱贫增收,此地也因此上演了一幕幕人与路共生、共存、共荣的故事。
“就在今年11月10日,村里最后一个不通公路的村民小组,也通了硬化路!”杨川说。
村民正整理新砍下的竹子
驻村工作队队员与农家乐负责人探讨特色菜肴制作
杨川(右)听取村民对茶叶发展的建议
上档次
通组路有效路面达5米宽
杨川所说的通组公路,专为该村谢家山组30余户村民修建,只要沿着由去年拓宽后足有5.5米宽的通村公路前行,就能轻松找到此路入口。
记者看到,眼前泛着青灰色的新路,全长1.8公里、路面有效宽度5米,虽沿山势蜿蜒而上,但路面却平整坚实。同样,在新路不远处,一条蜿蜒而上的土路,宽度则不足50厘米,起点也位于通村公路旁。这条土路,正是谢家山组村民过去与外界沟通的路,生产生活物资进出全靠肩挑背扛,即便走惯山路的青壮劳动力,也需30多分钟才能下山。
也正因曾经的山路难行,这里丰富的林木在很长时间内,都只能是潜在资源,无法变成村民脱贫增收的产业。由此带来的,还有青壮年劳动力大量流失,并多以无技能务工为主要收入来源。
在记者与杨川对话时,一阵汽车声从新路所在山坡上由远及近传来,只见是一辆崭新货运卡车。开车者是谢家山组村民王学良,他已从事竹木运输4年。这天上午,他刚按照与同组村民袁德安约定,上门收购新砍的竹子,价格为1.5元/根。
“刚从事这项生意时,绝大多数时间都在外乡或邻近乡镇跑,因为那里的路更好走。”王学良说,转变是在2018年9月,随着村里道路变好,他逐渐将生意转向村内。“今年,我的纯收入中至少有一半来自热溪沟村,就连这辆新货车也是谢家山组通组公路硬化后买的。”
两年前,靠着打零工、低保兜底脱贫的袁德安,也从中获益不少。粗略一算,今年10月、11月两个月,他仅卖竹子就获得毛收入6000余元,其中仅当日与王学良合作,就实现毛收入2000元。
如今,因为道路畅通,袁德安也有了更多增收致富的新想法。他打算,待家中7亩黄柏相继投产后,自己也要将家中产业逐步转化为可卖竹、可采笋,或收入更可靠、更持久的茶园。
越来越多受益者的现身说法,佐证着这条路的修建是一件不同寻常之事。
去年3月的一天,热溪沟村驻村工作队和该村党支部、村委会,在谢家山组召开了由全体在家村民参加的“坝坝会”。会议事项就一个,告知村民即将为谢家山组修路的好消息,并征集村民们对土地占用补偿、青苗补偿的意见。
“关于补偿问题,我们都提前做足了打持久战、攻坚战的思想准备。”热溪沟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刚说。但情况却出乎他们所料,村民们对修路的意愿极为强烈,绝大多数人现场就表示不要任何资金补偿,条件只是能早些把路修通。同年9月底,随着项目资金落地,毛路很快在该组村民支持下修通,而今年硬化后宽达5米的有效路面,更是让村民乐在心上。
谋长远
让优质道路促产业发展
唐启全、袁明芬,热溪沟村岩桑树组村民,自去年6月起,夫妻二人就依托家中小楼,办起了村里第一家农家乐。“今年1月至11月,仅此一项就实现毛收入50000元。”谈及为何先行先试,两人异口同声说到了路。
路就在他们家门前。一头是硬化后与村道相连的通组路,一头是去年11月从4米加宽到6米,并计划在明年全线硬化的1.3公里土路。而在这条土路的末端,还有一条今年11月动工,仅用不到1个月就挖通的2公里毛路。
“这条毛路,实现了热溪沟村与龙苍沟镇万年村的相连。”杨川说,该路的修建,源于今年5月五宪乡政府、龙苍沟镇政府开展的一次合作对话。而合作基础,恰是荥经县正在打造中的大熊猫国家公园南入口社区,以及位于该镇的龙苍沟国家森林公园;合作内容,是五宪乡新建2公里、龙苍沟镇新建3公里道路,并在实现互联基础上,共同打造全新旅游线路。
热溪沟村,无疑将是这条全新线路最大受益者之一。
早在去年,热溪沟村就曾尝试发展乡村康养度假旅游,其信心则源于这里2000亩红豆杉、2000亩高山茶园、6000多亩竹林,以及山清水秀的田园风光,并成功吸引多家外地企业前来实地考察。但现实还是给了热溪沟村重重一击。在多次招商失败后,五宪乡党委政府曾专门总结此事:主要原因之一,即为该村道路未与邻近乡镇实现有效互通,不能形成投资回报率更高的旅游线路。
其间,另一个小插曲,同样刺痛了热溪沟村人的心。为试水乡村旅游景观带打造,该村在去年8月精心挑选点位,连片试种了包括格桑花、百日草为主的5亩花卉。至同年国庆节花开正艳时,上千名自驾游游客不约而至,并为这里秀美景色连连点赞。但终因景点单一,又缺乏餐饮、住宿、停车场等配套设施,这些游客仅停留2至3个小时后,就选择了离开。
“现在,旅游环线打造不仅提上议事日程,还已开工建设,增收致富为期不远了!”正在家中打理茶园的村民赵文华说,今年9月他刚种下6亩茶,明年起他就不外出务工了,专心在家发展产业。
如今,热溪沟村已初步形成“春采茶、夏挖药、秋采笋、冬伐竹”的四季产业链。按照下一步规划,赵文华将从明年起筹办农家乐,提前着手、抢抓乡村旅游先机。而唐启全夫妇,也定下了从明年起新增住宿功能,并同步规划设计农家乐整体提升方案。
对于五宪乡和热溪沟村的扶贫工作者们,近在眼前的机遇,也给他们带来更多思考。结合丰富的红豆杉林、高山茶园、竹林资源,引进投资打造康养度假项目;有针对性提前组织竹编、手工茶、林下养殖等方面技术培训;组织有意愿村民组团外出考察民宿旅游……
“宁可人等机遇,不可机遇等人!”罗刚说。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孙振宇
审稿: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9-12-09 09:17:37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郭凤林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lat30n#126.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国新网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蜀ICP备09001651号-7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69号 川预审664R-T6P6-042X-0TP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