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1-07 15:55:18 雅安日报
应急设备展示
冬阳下的雨城生机勃勃,全新的应急事业迎来春天。2024年,雨城区应急管理局在雨城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雅安市应急管理局的精心指导下,积极完成各项工作部署,全力以赴做好雨城区应急管理和安全生产工作。
坚守底线 勇担应急职责使命
2024年,雨城区生产安全事故同比下降20%,未发生较大及以上生产安全事故……事故猛于虎,责任大于天。防范化解生产安全事故风险,排查整治安全隐患,牢牢守住安全底线,一年来,雨城区应急管理局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落实,确保了雨城区安全生产形势平稳。
——强化安排部署。先后召开雨城区安委会全体成员会议、安全生产专题会议等30余次,专题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系列指示和国家、省、市重要安全生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分析研判雨城区安全生产形势,安排部署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安雅2024”、“强安2024”等专项行动,全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强化责任压实。印发《雨城区委区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2024年度安全生产重点工作任务清单》《2024年雨城区安全生产工作要点》《雨城区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等文件,进一步细化雨城区委、区政府有关领导安全生产职责清单和年度任务清单,明确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责任分工和工作目标。
——强化风险辨识。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风险会商联动和防控预警制度,打好安全风险防控“组合拳”,采取“1+N”工作模式,在每月初、重要节日前印发《安全生产防控预警信息》,动态研判辖区内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风险,研究制定防范措施,及时向各镇(街道)、区级部门发出预警提示。
——强化专项整治。全力推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将矿山、危险化学品、城镇燃气、建筑施工、道路交通、消防、旅游等重点行业领域作为整治重点,同时开展重大事故隐患清零行动,各部门共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515家,排查出重大事故隐患54项,并已全部整改完毕。应急演练方面,雨城区189家企业开展了应急演练,有效检验和提升了企业的应急救援能力。此外,按照相关要求,各镇(街道)、各部门对多业态混合经营场所、人员密集场所、“九小场所”、大型群众性活动举办场所等“四类重点场所”,开展施工动火作业排查。为了巩固整治成果,雨城区还制定专项行动方案,要求各镇(街道)、各部门围绕11个重点行业领域及其他领域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
——强化监管执法。充分发挥执法检查“尖刀”和“拳头”作用,建立重点企业检查名录库、一般企业检查名录库和重点检查事项清单,深入开展“强安2024”监管执法专项行动。截至目前,雨城区共组织检查组2015个,检查人员6014人,检查企业3941家,发现事故隐患5040项,已整改问题隐患5005项,剩余问题隐患正限期整改中。
——强化问题整改。2024年以来,接受省、市级专项督查17次,共反馈督查问题隐患702项。各行业主管部门安排专人盯对,督促企业做到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和预案“五到位”,确保问题清零,闭环管理。截至目前,已整改完毕690项,剩余12项正在整改中。
滴滴汗水里,把责任重于泰山的职责谨记;满天夕阳里,把尊崇生命至上的使命履行。这,就是雨城应急人。
雨城区应急管理局赴某企业开展安全生产三级标准化现场评审
对标实战 布局应急防控体系
危难关头,救人民于水火。当遇突发事件时,为尽全力保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雨城区应急管理局一直在自我革新中,不断向更加快速、更加精准、更加高效奋进。
2024年,雨城区把建强该区应急指挥体系纳入重点工作,构建并不断完善高效协同的应急管理工作机制,形成“1+33+N”应急预案体系框架,基本覆盖区级、行业、部门、乡镇、企业等各个层面。已完成5项区级预案的更新,并印发16项部门专项应急预案。目前,雨城区13个镇(街道)的应急管理机构均已实体化运行,配备31名专兼职工作人员,明确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职责,组建135支镇、村级应急队伍,并配备了相应的应急装备和物资,确保基层应急指挥队伍能够随时响应、迅速行动、战胜困难。
雨城区还建成应急视频会议调度系统,实现部、省、市、区、镇五级视频会议的无缝对接,大大提高应急指挥调度能力。同时,注重加强应急通信建设,搭建雨城区卫星电话通信网,配发70余部卫星电话,覆盖重点部门、13个镇(街道)和部分边远行政村,有效保障“三断”情况下的应急通信畅通。此外,投入180万元升级建设370兆无线电通信系统,对现有信号盲点进行补盲,建设完毕后将与省、市系统通联,信号覆盖率得到大幅提升。
作为应急救援的拳头力量,中心城区的专业、企业、社会应急救援力量得到较大发展。他们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在每一次抢险救灾中都奋不顾身地救人于危难之中。一直以来,雨城区应急管理局坚持“党建引领、属地管理,依法登记、分级培育,统一指挥、协同救援”的原则,积极鼓励和引导各种应急力量和救援队伍提高规范化建设水平,增强抢险救援实战能力,积极参与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行动,实现抢险救援行动的高效有序。
在这一系列举措的推动下,雨城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目前,雨城区已建成4个镇级片区应急救援中心,122个应急避难场所,136个物资储备库(点)。可调动应急救援队伍总数达158支3702人,配备专业抢险救灾机具410余辆(台),个人防护、抢险救援、应急通信等装备48480件(套),储备物资89类70477件(套),可满足约5000人需求。新增投入62.525万元采购补充2460件救灾物资,进一步提升备灾能力。 同时,建成了2个野外直升机停机坪和5个临时起降点,重点解决“三断”情况下的救援力量和物资投放问题。此外,还采购73部卫星电话、80部370兆对讲机等应急通信设备,确保在“三断”应急状态下,雨城区100%地区能实现卫星电话通话,80%以上地区能保障370兆对讲机通话。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救灾物资储备是应急救援的硬件基础。按照应急能力提升工作要求,立足现有储备资源以及雨城区救灾物资保障需求,推动完善1区库、4片区、9镇(街道)救灾物资储备点建设。为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管理和使用,雨城区拟定救灾物资采购计划,印发《进一步规范应急救援装备、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使用的通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和使用。
未雨绸缪,方能从容应对;防微杜渐,方能赢得主动。经过近几年的长足发展,雨城区应急管理局已建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领导、权责一致、权威高效的应急能力体系。雨城区应急管理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显著增强,应急响应、指挥、处置能力和基层基础保障能力显著提升,重大安全风险得到有效管控,较大以上事故明显减少,自然灾害防御应对能力不断提高,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跃上新台阶。
创新发展 筑牢应急安全防线
“一张网”探索创新,示范先行。这是推进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是实现精准施策,推动城市本质安全的有力抓手。
2024年,雨城区在应急管理事业上不断探索创新,以示范先行推动改革发展,力求实现精准施策,筑牢城市本质安全防线。这一年,雨城区在防汛防地灾、防震减灾、森林防灭火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在防汛防地灾方面,雨城区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进一步充实优化防汛防地灾指挥部人员力量。由区级干部牵头,成立13个防汛防地灾和安全生产包保组,深入镇(街道)蹲点督导,确保压力传导到位,任务落实到最小单元。在包保组的强有力督促指导下,雨城区13个镇(街道)均完善了应急救援机构,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并在高山峡谷区在建工程、地质灾害隐患点和山洪灾害危险区等关键区域落实“3人1屋”安全管控措施,额外配备了公安、医疗力量。雨城区已累计组织避险转移25364户87470人。同时,加强汛期会商研判,建立应急、气象、水利等部门信息资源共享联动机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逐级传递到重点场所、区域。
在防震减灾方面,雨城区全力做好重特大地震应对准备,成立2024年重特大地震应对指挥部,并建立“周调度、周报告”机制。通过印发应急处置行动方案,构建“1+18+N”行动方案框架体系。同时,牵头组织开展地震次生灾害事故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工作,共开展隐患排查1500余次,发现问题隐患120余个,并已全部整改到位。此外,雨城区还修订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地震应急预案,并积极开展抗震救灾综合实战演练和地震科普宣传工作,切实提升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在森林防灭火方面,雨城区把推进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充分发挥群防群治末端发力终端见效工作长效机制。实行分片包干制,落实各级干部的包干责任,并签订责任清单和承诺书。同时,全面推广“十户联保”工作做法,加强野外火源管理,严格实行野外生产用火审批制度。针对重要时段和关键区域,加强祭祀、农事、生产等用火管理,并选派经验丰富的干部成立督导工作组,一对一下沉式驻点督导森林草原防灭火工作。
时间轴里,不同阶段的人都会遇到暗流涌动的时刻,生命中的平静被打破。通过安全防范和隐患排除,把未知的风险降到最低,让灾难远离,这是2024年雨城应急人的“温度”,照亮万家灯火。2025年,肩负重任、永不止步的雨城应急人,开启新的征程,他们将平安当作自己的终极目标,不断追求,全力守护,笃行不怠谋发展,推进雨城应急各项工作再上新台阶。
本报记者 石雨川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5-01-07 15:55:18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