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5-05-29 10:25:10 来源:雅安日报
上里镇共和村茶苑新居新村聚居点
紧盯目标
打造农旅融合发展新景
上里镇作为雨城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先行区核心载体,以及“百里生态茶文化旅游经济带”重要节点,灾后恢复重建中,该镇紧盯《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及其他各项规划,总体布局上以上里古镇为中心,农房重建与新村建设、产业重建、旅游重建相结合,规划6个安置点,实现区域旅游目标;围绕自身旅游优势资源,牢牢把握“农旅结合、文旅结合、一三互动”的思路,软件硬件双管齐下,高起点规划、打造全域旅游景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灾后旅游产业发展。
目前,上里镇规划修建的6处新村聚居点已经全面完工,旅游配套设施建设进入收尾工程,今年“7·20”之前,上里镇整体修建全面完工。
突破难点
心贴心解决调地难题
“4·20”芦山强烈地震中,与龙门乡直线距离不到10公里的上里镇,1208户农房不同程度受损。重建规划修建6处新村聚居点,安置住户457户,还有散户重建户268户。
解决好农房重建工作,推进新村建设,灾后恢复重建启动后,“调地”成为了一大难题。
面对这一棘手的问题,上里镇在灾后科学重建中,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调地过程中基层干部走进群众家中耐心地为群众讲大局、讲政策,充分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把主体意识、艰苦意识贯穿灾后科学重建始终,充分尊重群众意愿,突出群众主体地位,积极动员群众加快农户恢复重建,先后组织500余名重建代表赴都江堰、茂县、汶川、绵竹、合江等地学习重建经验,帮助群众解放思想,树立重建信心,加快建设步伐。
考虑到受灾群众经济上的难题,上里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爱心企业、人士支持,减轻建房困难群众的经济压力,并努力营造全社会积极支持、配合、参与重建的良好氛围。
坚守底线
六位一体贯穿始终
灾后重建中,雨城区严把责任关,建立“五个倒逼”工作推进机制,做到“以目标倒逼进度、时间倒逼程序、下级倒逼上级、基层倒逼部门、督查倒逼落实”,确保“人人头上有项目、个个项目有抓手”,坚持“项目统筹一个盘子、资金管理一个口子、程序办理一张单子”,实行项目并联审批、方案编制、地质勘察、施工设计等前期工作“四同步”,重大事项“连夜审、连夜评、连夜过”。
将安全、质量、稳定、廉洁、厉行节约、舆论引导“六位一体”工作底线贯彻始终,从严落实“两个责任”,深化纪检体制改革,聚焦主责主业,强化监督执纪问责。
进展成效
6个新村6处新景
上里镇庙圷村水景家园新村聚居点是经省上审定的灾后重建安置点,也是雨城区首批启动的安置点之一,目前该聚居点已经全面完工,聚居点居民分到新房。“水景家园”新村聚居点围绕当地特色水资源,将水与茶园、微田园有机结合,形成一幅产业兴旺、村庄秀丽的田园山水画卷,为第三产业发展打下基础,并积极发展乡村旅游创建3A级景区。
此外,上里镇其余5个新村聚居点也融入旅游元素,各具特色。其中,七家村新村聚居点定位为独特的民俗文化景区——“清河民俗文化村”;共和村新村聚居点定位为茶园生态旅游景区——“茶苑新居”;箭杆林村新村聚居点定位为有“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的休闲探险景区——“箭杆林部落”;治安村新村聚居点定位为茶园场镇景区——“茶马驿居”;六家村新村聚居点定位为融水景、茶园、油用牡丹于一体的观光景区——“常思乡新村”。
“6个新村就是6个旅游新景点。”上里镇相关负责人表示。
克难攻坚
齐抓共管建新村
上里镇共修建6个新村聚居点安置受灾群众。时间紧、任务重、数量多,涉及范围广,是灾后恢复重建过程中摆在上里镇面前的难题。
为了顺利推进灾后重建,上里镇党委政府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群众在灾后科学重建中的主体作用,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为把监督管理和公开透明融入灾后科学重建的全过程,成立了10个由重建户、党员、人大代表为成员的灾后科学重建协调委员会,为全镇灾后科学重建建言献策、化解矛盾纠纷。
成立10个灾后科学重建监督委员会,对重建项目涉及的征地调地、招投标过程、施工管理、质量监督、竣工验收等各个方面进行监督。
深入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户帮户”帮扶活动,建立健全帮扶台账,帮助受灾困难群众灾后科学重建。
如今新村建成,上里镇在新村建设中从自建委转为“自管委”,并采用“公司+自管委+合作社+农户”等利益链接方式带动上里镇群众致富增收。
赶考故事
一心扑在重建上
走进上里镇,一处处新景展示在人们眼前,如今的美景离不开上里镇党员干部以及建设者两年多来的艰辛付出。
毕建伟是雨城区上里镇党委副书记,六家村常思乡的新村聚居点负责人,自六家村“常思乡”新村聚居点建设工作筹备以来,到处都留下了毕建伟的身影。在常思乡新村聚居点建设土地调整过程中,一村民不同意征用自己的土地。连续一个星期,毕建伟每天上门做思想工作,主动帮其解决实际困难。在他的决心和诚意下,该村民最终同意调整土地。
杨云军是庙圷村村党支部书记,2013年9月庙圷村水景家园新村聚居点动工,他放下了家中红火的农家乐生意,一心扑在水景家园新村聚居点的建设上。
家里的营生顾不上,自己的身体状况也亮起了“红灯”。由于长期劳累,加上受伤的右臂没有及时治疗,杨云军被诊断为手臂关节肌腱和韧带炎并伴有严重的骨质增生。右手疼得抬不起来,医生建议住院治疗,但为了新村聚居点能顺利推进,杨云军不顾家人和医生的劝阻,忍着伤痛继续坚守在工作岗位上,确保庙圷新村聚居点在“4·20”芦山强烈地震一周年前顺利完工。
罗枭是六家村常思乡新村聚居点的建设者。他是邛崃人,从工地开工到常思乡新村聚居点全面完工,近一年的时间里,罗枭没有回过百公里外的家。
由于雨城多雨,这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为了保证按时完工,罗枭与其他建设者们放弃了假期,抢抓每一个适宜修建的日子,推进新村建设。
如今,上里镇新村聚居点拔地而起,优美的环境、完善的配套设施,大大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上里镇的党员干部建设者们继续行动,围绕自己的优势精心打造乡村旅游,让受灾群众住上好房子的同时,过上好日子。
记者 杨瑞
责任编辑:李吟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15-05-29 10:25:10
编辑:李吟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