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4-07-11 09:15:25
雨城供电人服务灾后重建开展安全用电宣传
夜晚的上里古镇,七彩斑斓的灯光成为了这座历史文化名镇最绚丽的点缀。
当你放松心情行走在这座古朴的小镇上时 ,你是否曾想到,“4·20”芦山强烈地震发生时,这里距震中仅一山之隔,直线距离不足5公里;你是否曾想到,这里在震后3个月,再次遭受了特大暴雨洪灾的侵袭。
古镇受灾,电网受损。关键时刻,国家电网四川雅安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雅电集团)员工冲锋在前,经过抢险救灾和灾后重建,古镇电网在短短的一年间,实现了由“服务更加优质、用电更加可靠”的“2G”时代向“服务更加优质、用电更加可靠、电网更加智能、应急更加完善”的“4G”时代的跨越式发展。
供电更加可靠
2013年4月20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雨城供电人心中永远的伤痛:辖区内14条电网线路和11座变电站不同程度受损,483个配电台区停电,配电线路、设备受损严重,多处变压器、开关、避雷器、横担损坏,电杆断裂,低压线路断线不计其数。
低电压台区改造,变压器扩容、新增,低电压整治……天灾面前,电力人没有退缩,经过抢险救灾之后,没来得及休息,又迅速投身于电网重建的战役中,运用新标准、新技术、新工艺,使供电可靠性大大提升。
为满足雨城区上里片区发展用电需求,按照电网规划,雅电集团还将对古镇供电的中里变电站主变容量由40兆伏安扩增至120兆伏安,容载比将大大提高。
同时,雅电集团还加强变电站的备自投装置的建设力度,逐步提高调度自动化水平,实现电网故障自动判断,自动隔离,电网的自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电网运行方式将更加灵活可靠。
服务更加优质
地震发生后,上里片区的刘大爷还坚持要住在四面开裂的危房内,中里营业所所长胡建忠得知后,带领几位员工主动为老人搭建帐篷,接通临时用电,帮着老人积极开展自救重建工作,得到帮助,老人的笑容多了起来。这样的服务一直持续到现在。
其实,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中里营业所担负着上里、中里和碧峰峡镇10790户人的供电服务工作。为了加强同居民的沟通,改善服务质量,雅电集团结合开展“包片进村”活动,发动广大员工深入每一个村社,挨家挨户地走访,征集用电意见,破解用电难题。
通过活动开展,解决了庙圷、共和、七家等安置点迫切用电的需求,为灾后重建提供了强有力的供电保障。
在灾后重建的关键时期,遇到施工用电等紧急求助,中里供电所开辟了服务灾后重建的特殊通道。对待故障抢修,中里营业所总是严格要求,把农村到达故障现场时间由90分钟缩短到60分钟,实现故障抢修完成率和客户满意率均达100%。
今年3月,雅电集团与市邮政管理局合作,开通了邮政网点代收电费业务,大大提高了农村客户交费充值的便利性。
优质服务得到村民的广泛赞誉。庙圷村、共和村村委会先后送来写有“大爱无疆、情系灾区”的锦旗和感谢信。
电网更加智能
“把购电卡插入电表卡槽,就完成交费。欠费跳闸后反插卡还可以应急使用。”上里古镇居民刘容满意地讲述着智能电表带来的新变化。该种开通应急功能的智能电表,在上里已安装了1000余只。
为用户安装智能电表只是电网智能化的一个剪影。
通过灾后电网恢复重建,古镇的电网配置更加灵活可靠,一旦出现重要设备故障,负荷转移将更加容易,特殊状况下将大大减少停电的时间。
同时,在变电站巡视检查方面,电力员工利用更加先进的红外成像技术,将故障尽量消除在萌芽状态,为电网从故障检修向状态检修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们的线路巡检采用了更为先进的全站仪。”输电线路班陈放所说的仪器专用于线路的特殊巡视,对线路档距、弧垂等更加精确的测量判断,能够及时发现隐患点,避免故障的扩大。
此外,红外线成像仪、经纬仪等也广泛应用,智能化的设备和方法,给故障的及时处理争取到了宝贵时间。
应急更加完善
“站内排水沟道堵塞,请立即启动应急响应。”6月7日,在110千伏中里变电站中控室内,集控中心负责人正忙着启动应急演习。至今,中里变电站已开展了地震应急演练、线路非正常跳闸等事故演习。
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次生灾害易发的现状,给上里片区电网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雅电集团有针对性制定了地震及防汛预案,并按照二十四节气表,对不同节气的安全工作特点、主要的安全风险及相应办法制定了详细的方案。
此外,针对汛期的特点,雅电集团加强了输电线路上易受山洪冲刷、处于塌方滑坡路段的线路巡视,加大了防雷整治力度和通道治理,备足了防汛物资,对可能到来的紧急情况做到了有预案,有底气,有方法。
朱润良 汤小强 记者 徐玉婷
责任编辑:姜丽
日期: 2014-07-11 09:15:25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