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31 15:41:31 北纬网
大熊猫国家公园栗子坪片区坐落于石棉县境内,该区域不仅被国内外专家誉为“珍稀濒危物种基因库”,还是全国首个最大的大熊猫野化放归基地。
在这片土地上,活跃着一群常年坚守在野外的大熊猫监测巡护员,他们用脚步丈量着保护区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为保护大熊猫提供着宝贵的科学数据支撑。彝族青年欧拉体子便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员。
“下雨天路滑,注意脚下安全哦”,清晨,欧拉体子和队友们背起行囊,像往常一样踏入保护区,开始一天的巡护工作。雨后的山路泥泞难行,或者说根本没有路,只能靠人“蹚”出一条路。林间灌木丛生,昆虫密布,欧拉体子不时提醒队员注意安全。
“我们每周至少进山三四次,每次行程十几公里,耗时七八个小时。通常当天往返,但有特别任务安排的时候,则需在野外待一周左右。”今年是欧拉体子正式成为巡护员的第10年,对于保护区内的每一个角落,他都了如指掌。
监测巡护工作繁重而细致,既监控土地资源、森林资源、人为活动及其动态变化,保障片区内自然资源的完整性,还要关注放归大熊猫及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为实验室收集数据。
“巡护要做的工作很多,首先要记录、采集动物活动痕迹,排查偷猎、偷挖药材等情况,还要检查红外触发相机设备情况,更换电池和内存卡。”欧拉体子走走停停,沿途细心观察,不放过任何动物活动的迹象。
尽管巡护工作艰苦且充满未知,但欧拉体子凭借对这份工作的热爱与作为“林二代”的责任感坚持了下来。对此,他坚定地说道:“父亲以前也参加过巡护工作,我跟随他巡山,不仅见识到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更深刻认识到保护它们的重要性。这份使命,我责无旁贷。”
在父亲的影响下,欧拉体子自18岁起便穿梭于山林间,凭借着对山路的熟悉,作为向导协助科研团队工作。正因为这段经历,肯吃苦、勤好学的欧拉体子不仅学会了使用GPS定位、手动操作指南针、辨别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等“技能”,还有幸亲眼见到野生大熊猫。
“当时我18岁,带着西华师大的科研人员进山巡护收集粪便,当时第一次看到大熊猫,心情比较激动,距离只有十几米远,还因此收集到了大熊猫新鲜的粪便。”欧拉体子兴奋地讲述着第一次见到大熊猫的经历。
谈及欧拉体子生态保护之旅的开启,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随着中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实施和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石棉县栗子坪彝族乡元根村为代表的村民结束了以打猎、伐木为主的生活,大部分家庭依靠外出务工和饲养牲畜为生。为了生计,欧拉体子作为民工参加了“泸欣”“淘淘”“张想”的放归和监测活动。2014年,他凭借自身技能,通过考试正式加入到大熊猫监测巡护队,成为正式的巡护员,开启了他的保护生态之旅。
欧拉体子所在的元根村紧邻大熊猫放归地,为改变周围群众的思想观念,他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带动家人及社区群众,传播可持续发展理念,引导村民从破坏者转变为守护者,进山挖药、打猎等破坏自然资源的现象大大减少,从事养蜂、中草药培育、蘑菇种植等生态友好的经济活动。
从临时向导到巡护员,16年间,欧拉体子先后参与过9只大熊猫的放归,他不仅是巡护队里经验最丰富的“活地图”,更是山水的守护者。期间,他先后被评为四川栗子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先进个人、四川省“优秀巡护员”。
日复一日,天复一年,欧拉体子始终兢兢业业、不畏艰苦的工作在自然保护区和大熊猫保护的最前线,用脚步丈量着家乡的土地,用行动守护着大熊猫的栖息地,为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存贡献力量。展望未来,欧拉体子满怀信心地表示将继续这项工作,并带动更多人加入野生动植物保护的行列,共同守护美好家园。
王峻霞 罗晨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君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4-07-31 15:41:31
编辑:李君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