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1-10 15:23:57 雅安日报
校园广播操比赛
2023年12月27日,石棉县七一中学以“我们的七一 同一个梦想”为主题开展了第十三届文体艺术节。
本次文体艺术节分为校园广播操比赛、文艺汇演、田径运动会和书画作品展示四大板块。比赛类以班级名次和个人单项名次积分;展演类以班级为单位,表演形式多样;展示类包括绘画、书法、手工作品等。此次文体艺术节持续一周时间,各项内容精彩纷呈。
“我们尽全力办好每一次文体艺术节,就是在生动践行‘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石棉县七一中学校长李明表示,该校以“求真理,学真知,做真人”为校训,近年来学校全面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工作中秉承“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的教育理念,充分展示学生才华,彰显学生个性,为学生成长营造良好环境,让学生最终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男子400米比赛现场
学生书法作品展示
才艺展示
活动现场精彩纷呈
当日上午,此次文体艺术节在各班的入场式中拉开帷幕。同学们步伐铿锵,口号嘹亮,充分展现了青少年的飒爽英姿。
在校园广播操比赛环节,29个参赛班级分成4个小组进行现场评比。比赛现场,同学们昂首挺胸,伸展、扩胸、转体、踢腿、弯腰等动作娴熟到位,展示了学子们奋力拼搏、超越自我的向上精神。
文艺汇演共有31个节目,精彩表演让整个校园充满了掌声和欢呼声。现场,以《国家》《我爱你中国》等为代表的歌舞合唱,充分展示了同学们对祖国的热爱,而节目《秉文兼武,德才兼备》《岳阳楼记》等更展现出大家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同时,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歌舞表演也轮番登场,精彩表演赢得阵阵掌声。
在田径比赛环节,有100米、200米、400米竞赛,以及立定跳远、实心球、跳远、跳高等项目,还有30人×50米迎面接力等团体项目。田径赛场上,学子们英姿勃发,在一阵阵呐喊声和欢呼声中,诠释着勇于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
刚劲有力的软笔书法,隽秀飘逸的硬笔书法,惟妙惟肖的绘画作品,栩栩如生的手工制作……在书画作品展中,各类作品琳琅满目,观展的学生们畅游在艺术海洋里,感受着美的熏陶。
李明介绍,本届文体艺术节是首次在该校新校区举行的重大活动,是一场文体艺术盛宴,是全体师生的节日,更是学生们展现才华、激扬青春、放飞梦想的绚丽舞台,将有效促进学生们更加全面地发展。“一所学校,要有读书的声音,更要有歌声和笑声。”李明说。
学校开展心理健康巡讲
比赛获奖学生上台领奖
立德树人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如何形成良好的育人氛围,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就是石棉县七一中学一直以来的不懈追求。
自建校以来,石棉县七一中学经过多年摸索,进一步抓住了教育问题的实质和核心,探索总结出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框架:德育铸魂、智育培要、美育冶情、体育强身、劳育赋能,让孩子在成长中成就更好的自己。
“我们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由中央‘特殊党费’全额拨款援建的一所单设初中。”李明说,基于这一特殊建校背景,他们将“真”作为学校的核心价值理念,秉承“学真知,求真理,做真人”的“真”性校训,在“让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全面而和谐的发展”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实现培养“身心健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的未来人才”的目标。在德育方面,该校坚持“人人有平台、生生有展示”的德育策略,精心打好德育工作组合拳,促进学生的健康和谐发展。
穿梭于该校校园内,教室里琅琅的读书声不绝于耳,操场上欢乐的笑声此起彼伏,这里是属于孩子们的求知天堂。而在学校的另一边,许多静心伏案桌前练习毛笔字的学生们,又成为一处惹眼的风景。
在学校看来,“五育”不是相互独立发展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系统性工程,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都是全面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
——智育强基,依托成都七中教育资源,打造特色教学;全面推行自主管理,如班级“自治组”自主管理模式、学生会自主管理模式、班级建设管理评价模式等。
——体艺搭台,让成长更加多姿多彩。依托“十韵少年宫”平台,搭建国学讲堂、书法、话剧、合唱、舞蹈、熊猫黏土等29个学生社团,充分发挥中青年教师和学生艺术特长。
——劳动赋能,用感悟替换苍白说教,让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打扫班级卫生、整理寝室内务等活动中。要求学生每月有一个周末随父母上一天班、假期随父母参加劳动,拍下劳动照片,书写劳动感悟,回到学校各班组织分享。
“五育并举”在石棉县七一中学不仅是说说而已。该校注重德智体美劳一体化发展,将“五育”的基本素养固化在每一位学子身上,该校致力于让孩子们成为更好的自己。
本报记者 彭艳霞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1-10 15:23:57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