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2-05-24 09:14:19
学生参观赖宁纪念馆
雅安日报讯 “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全社会推动形成崇尚英雄,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昨(23)日,英雄少年赖宁的家乡——石棉县在石棉县赖宁广场举行了“学习英雄少年 争做四有新人”学习英雄少年赖宁宣誓仪式,号召全体青少年学习英雄少年赖宁,争做“四有”新人,树立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省委宣传部副巡视员平志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姜小林出席活动并讲话。赖宁的母校石棉县中学一千多名师生参加了宣誓仪式。
在宣誓仪式上,由石棉县中学学生表演的情景剧,生动还原了英雄少年赖宁上山扑火牺牲的感人事迹,并以诗歌朗诵的形式赞扬了这位少年英雄。石棉县中学学生代表还向全体青少年发出倡议,向赖宁同学学习,锻炼强健体魄,学好科学知识,树立崇高理想,培养高尚道德,做一个无愧于时代的好学生。
平志英在宣誓仪式上表示,赖宁是社会主义新时期培养的优秀少年,他的英雄事迹在全社会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今年,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国家领导人提出希望广大青少年要争当奉献社会的模范。学习赖宁,就是学习模范,要学习他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品质,并将这些品质融于日常生活中,广大青少年要学好知识文化,锻炼强健体质,为建设国家做准备。各级教育部门、共青团组织要将各种学习模范活动与课堂教育相结合,引导青少年了解英雄的事迹,学习其精神;充分利用纪念馆、陈列室、“三基地一窗口”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各类爱国主义教育活动;新闻媒体要加强对英雄模范事迹的宣传,在全社会形成崇尚英雄,学习模范,关爱模范,争当模范的良好氛围。
姜小林指出,全市青少年要树立远大志向,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将科学知识付诸实践;努力提高品德修养,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努力学习,自觉维护社会道德规范。此次学习赖宁活动只是我市学习模范活动之一,为了更好地推进学习模范活动的开展,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我市还将学习赖宁、学习雷锋等活动以多种形式在我市常态化。
随后,参加仪式的领导和石棉县城北中学学生还参观了石棉县赖宁纪念馆,并为赖宁墓敬献花篮。
记者 张敏
请扶正我们的精神支柱
□杨洪
23日,英雄少年赖宁的家乡石棉县举行了“学习英雄少年 争做四有新人”活动,开展情景剧表演、诗歌朗诵、集体宣誓、参观纪念馆等活动,号召全体青少年学习、传承、发扬赖宁精神。
时下,一股“还原历史真相”的思潮不时混淆着视听,一些英雄精神被恶意曲解,我们的精神支柱似乎正在倾斜。笔者认为,我们该放慢前行的脚步,努力扶正我们的精神支柱。
没有信仰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同样,精神支柱扭曲的民族一定是充满危险的民族。岳飞、郑成功、董存瑞、王进喜、雷锋、张海迪、赖宁……从古至今,一批批民族英雄和典型模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健康向上、开拓进取,他们的精神成为民族共有的面对困难和挫折的精神支柱。
但是,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多元化社会思潮侵袭着社会每一个角落。曾几何时,子虚乌有的八卦信息比主流的权威新闻更受关注,一个小小的污点往往被炒作放大为事物形象代表,影射黄赌毒等丑恶现象的内容大有市场。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更关注并津津乐道于所谓“还原历史真相”、为历史反面人物“平反”等错误观点和信息,形成了一种“学英模走形式、诋毁英雄特别卖力”的怪象、乱象。直接危害一代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也会对很多人精神支柱形成冲击力。
以“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目的,我们探讨的不再是单纯的赖宁精神,而是新历史时期不同英雄模范人物的时代内涵,学习他胸怀大志,从小做起;学习他热爱科学,勇于实践;学习他积极进取,全面发展;学习他热爱祖国,临危不惧。在赖宁家乡开展这样的活动,很有力量,很有意义。希望有更多的更好的活动作为载体,让广大未成年人乃至社会公众逐渐形成健康积极的精神追求,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社会氛围。
我们高兴地看到,近年来我们的身边也涌现出了抗震英雄、扬州好人、爱心的哥,也有我市面对百万巨奖不占为己有的全国道德模范梁永惠等平凡而又鲜活的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最近,因救学生造成双腿高位截肢的“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又成了我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精神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应该在我们的各行各业得到体现,成为全民族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责任编辑:姜丽
日期: 2012-05-24 09:14:19
编辑:姜丽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