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17-06-29 18:05:30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看着今年新茶丰收的景象,名山区的茶农笑了;吃着“旅游饭”,看着越来越鼓的腰包,名山区茶家乐、农家乐的主人们也笑了……
茶,是撬起名山老百姓幸福生活的大杠杆,也是名山的文化之根。名山人知道,名山的优势在茶、希望在茶、出路也在茶。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坚定推进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这更加坚定了名山区走“绿而美、绿变金”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决心。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将茶融入文化和旅游之中,把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是名山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从蒙顶山国家茶叶公园,到中峰乡牛碾坪万亩观光茶园;从茅河乡“水韵茶乡”,到双河乡骑龙场“绿野仙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在中国绿茶之乡——雅安名山区,从“茶叶”到“茶业”的转变中,茶文化旅游正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内涵,绽放着愈加夺目的光芒。
蒙顶山茶获得“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称号
茶旅融合
融出茶乡新景致
这是一个茶香四溢的地方,“茶景”俯拾皆是。
行走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崭新的道路连起一座座新村,沿途的梯形茶园像绵延的绿浪,缓缓延伸向远处,茶园间插满了黄板和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阳光下,是正在茶园间忙碌的茶农。在这条32公里长的绿道上,分布了近10万亩茶园,不仅连接起了红草新村、莫家新村、牛碾坪茶旅综合体、清漪湖、百丈湖等旅游景点,还分布着众多茶叶加工厂。
“茶区变成了景区,简直跟公园一样漂亮。”经过两年多时间打造,中峰乡牛碾坪的变化让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惊叹不已,茶园中修建了观光道,路两边种植了各类鲜花绿树,这个季节,游客漫步其间,栀子花花香扑鼻,格桑花渐次开放。新建的骑游道穿插其间,游客还可以骑着自行车,欣赏茶涌绿波的风光。
不仅是基础设施改善,牛碾坪还扩充了国家级茶树良种繁育场的科普功能。紫鹃、甘露、黄魁……每种茶树的旁边,都立起了标识牌,对茶树品种进行介绍,接待中心有专职导游解说。
名山区中峰乡桂花村村民陈志凤在牛碾坪景区经营特色小吃摊,今年端午节小长假,她原本准备了3天的食材,结果半天就卖光了。陈志凤一家五口多年来靠种茶采茶为生,收入一般,进景区摆摊半年时间,她已经收回数万元成本。
在2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茶,成了上天对名山人的厚爱和馈赠,“以茶为本、文化为魂、茶旅融合、生态康养、全域旅游”是名山区茶旅融合发展思路,然而,要如何突显特色?
近年来,名山区以数十万亩优质生态茶园为基础,通过套种花卉苗木,形成“茶中有花、花在茶中、梯次开放、四季辉映”的茶乡美景,并根据区域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突显科普、健身、观光等旅游要素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竞争。
利用灾后恢复重建机遇,名山在整体推进产业发展、标识标牌设置、乡村旅游道路建设等工作的同时,确立了“一山一湖一廊”(一山:蒙顶山,一湖:百丈湖,一廊:百公里百万亩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的茶旅融合发展布局重点。在蒙顶山建设上,突出“茶文化圣山”这一品牌;在百丈湖建设上,围绕“茶与水的交融”做水的文章。
如今,名山人已不局限在茶叶这一单一发展模式上,而是将茶做成了产业。品牌树立起来了,旅游也发展起来了,名山人通过茶文化旅游等方式让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了茶的雅致。
骑游爱好者在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合影
蒙顶山下的茶史博物馆
项目开发
助推茶乡新发展
6月20日,走进蒙阳镇槐溪村,在蒙顶山脚下,顺着山势建设的蒙顶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暨茶马司精品文化旅游小镇项目(以下简称:花间堂项目)正在如火如荼施工。
挖地基、浇筑混凝土……工地上,塔吊、搅拌机、运输车辆不停运转,工人们忙碌而有序地进行着各自的工作。当天天气炎热,不少工人早已汗流浃背。
“目前已有23栋客房封顶,非物质文化展示大厅已经完成封顶。”项目施工单位负责人说,花间堂精品酒店项目(一期)建设内容包括客房32栋,茶马司(服务大厅)1栋、非物质文化展示大厅1栋、后勤用房1栋、雨花秀场(游泳池)1个。
目前,已经封顶的客房正在进行墙体抹灰,茶马司建筑正在挖地基。
花间堂项目由蒙顶山禅茶文化体验中心和茶马司精品度假旅游小镇组成。
力求打造一个展示雅安禅茶文化,升级雅安旅游度假市场,满足当地及周边各类人群休闲度假需求的国际化区域性生态度假旅游精品项目。
该项目占地约95.54亩,总投资2亿元,是雅安首个高级精品文化酒店品牌,也是雅安人文酒店里程碑作品。
国内顶尖精品酒店品牌花间堂携手蒙顶山,禅茶文化与精品度假酒店结合,不仅将名山茶文化与休闲旅游创新结合,打造极具地域特色的度假酒店,为雅安的旅游产品形成文化定位,对雅安旅游类酒店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更是向世界推介蒙顶山,促进名山茶文化、茶经济、茶旅游融合发展。
今年5月10日,名山区还召开百丈湖综合开发项目工作推进会,安排部署了百丈湖旅游项目开发工作。这是继花间堂项目之后,名山区又一重点旅游项目。
百丈湖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总体规划面积10.08平方公里,预计总投资80亿元,一期投资约12亿元。目前项目建设前期工作有序推进。
此外,正山堂中国茶文化体验中心、蒙顶半山禅茶文化旅游度假区(女娲谷)等重大项目,以及乡村旅游项目的建设,让名山的旅游发展之路越走越宽,绿水青山正逐步转变为“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
打造全域旅游新格局
一片茶叶染绿一方山水。因为茶,名山变得更加青绿和富饶。
去年以来,蒙顶山茶相继在毛里求斯、哈萨克斯坦、法国等国得到了展出宣传。
今年4月,“蒙顶山茶”品牌价值评估以26.66亿元位居全国第9位,继续保持四川省茶叶品牌第一的地位。
今年5月20日,农业部举办的首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在杭州圆满落幕。会上,组委会揭晓2017年中国十大最具影响力的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蒙顶山茶位列榜单,成为雅茶产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更令人欣喜的是,今年5月11日,蒙顶山茶业增资扩股正式签约,川投集团房产公司、雅安市国资公司、雅安市名山国投公司、农发重点基金四方注资,蒙顶山茶业注册资本金增至5亿元。入股蒙顶山茶业后,川投集团将引入专业公司丰富牛碾坪“茶旅综合体”的体验项目,并打造茶文化博览园。
精彩不仅于此。
名山区充分发挥“绿色世界”、“天然氧吧”的生态优势,抓住雅安纳入全省康养产业创新发展核心区机遇,在蒙顶山核心景区与城区过渡地带,规划了7至8平方公里的蒙顶山茶文化旅游产业园,引入了知名品牌项目进行示范带动,茶乡康养建设有力推进。
2016年上半年,名山区又完成了连接蒙顶山(禅茶之乡)——红草坪(骑游茶乡)——牛碾坪(科普茶乡)长达32公里的“中国至美茶园绿道”建设。该绿道将名山区西北部的生态茶园、多彩林盘、湿地湖泊、浅丘山地等自然景观和茶庄果园、民居庙宇、新村公园、文化节点等串接起来,形成集旅游观光、健康骑行、品知体验、茶旅互融于一体的茶旅路线。
在茶产业重建中,名山区确立起“1+6+N”空间布局,即:通过“茶区变景区、茶园变公园、劳动变运动、产品变商品、茶山变金山”,打造“花香茶海”,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成一条69公里的生态茶产业文化旅游经济走廊,在走廊上分步打造科普茶乡——牛碾坪、骑游茶乡——红草坪等6个各具特色、错位发展的茶乡组团,同时在走廊上培育了若干个休闲农场、茶家乐、茶庄,辐射带动沿线12个乡镇近15万群众广泛参与共同致富,形成了连点成线、连线成片的茶旅融合、全域旅游发展格局。
以茶促旅,以旅富农,一条文化与旅游相促进、生态与产业相融合的新路子在名山越走越顺畅。
骑龙场“绿野仙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
名山区双河乡茶园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郝立艺 摄
蒙顶山天盖寺上游客品茗
宾至客来
百姓吃上“旅游饭”
茶——名山区农业的主打产业,撬起农村群众幸福杠杆的“大功臣”。
2017年上半年,全区共接待游客约246.21万人次,同比增长31.4%;旅游产业综合收入约20.89亿元,同比增长38.2%。
如今每逢周末,在名山区都会上演与茶相关的生活剧:一辆辆满载家人和亲朋好友的各式小车驶进茶家乐;成千上万的游人在茶叶公园里尽情享受喜悦;还有被万亩茶园吸引而来的摄影爱好者。
作为种茶户,名山区万古乡红草新村茶农杨炳祥如今除了种茶、制茶外,还搞起了副业。依托新村和红草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杨炳祥同时经营着一个麻将馆和数辆供游客骑游玩耍的自行车,顺带将自家的茶叶卖给游客。“现在仅是副业的收入就比以往种茶、卖茶多,腰包越来越鼓了。”杨炳祥说,在乡村旅游发展的带动下,他计划今年开一家茶家乐,扩大自己的生意。
“我们一家就在景区周边卖自家制作的手工茶,生意一天比一天好,好多外地来的游客都是带着满满一大包蒙顶山茶离开的。”名山区中峰乡海棠村村民李华说,“靠卖茶叶和饮料,我们家的收入也实现了翻番。”
同样,近几年,名山区茶旅融合带来的人气,给家住蒙顶山腰的高师傅一家的生活带来了极大改变。“以前是只管种茶、采茶、卖茶,现在茶家乐的生意红红火火,自家茶园产的手工茶也成了抢手货。”高师傅说,去年他家的手工茶就卖了近10万元,这是以前卖鲜叶时想都不敢想的。
如此的例子,多不胜数。
而一组数据更充分证明了茶旅融合对于名山老百姓致富奔康的重要意义:与2011年同期相比,2016年,名山区茶叶鲜叶总产值增幅达16%,综合产值增幅达33%,带动农民收入增幅达85%;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分别达125%和265%。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6059人减至1178人,贫困发生率由6.7%降至0.49%。
靠山吃山,靠茶吃茶。名山区利用独特的茶乡资源,把茶产业发展与茶园观光、采茶制茶体验、民俗风情、禅茶文化等有机结合,发展出了独具自身茶文化特色的茶旅融合旅游项目,真正将生态资源转化为旅游经济,茶农靠茶吃上了“旅游饭”,靠旅游走上了致富奔康路。
雅安日报/北纬网记者 蒋阳阳
责任编辑:任思瑗
来源:雅安日报/北纬网 日期: 2017-06-29 18:05:30
编辑:任思瑗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