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9-13 09:42:43 雅安日报
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
飞仙关茶马古道全新打造的“擂台比武”景观节点
早在2000多年前的西汉,司马相如受汉武帝之命过飞仙关出使西南夷,把这条民间小道开辟为官方的商道。此后,蜀锦、邛杖、铁器等从成都平原出发,西出飞仙关销往世界。
自此,蜀身毒道、南方丝绸之路、川藏茶马古道先后登上历史的舞台。
沧海桑田,昔日古道的喧嚣早已消散于历史的云烟,却在飞仙关留下了诸多岁月的“脚印”。
1950年4月13日,有着“新中国一号工程”之称的康藏公路开工仪式在雅安举行。筑路大军“一边进军,一边修路”,在飞仙关留下康藏公路第一桥——飞仙关桥。
岁月流转,从康藏公路到川藏公路再到G318、G4218雅叶高速雅康段,新时代飞仙关道路不断升级,发展日新月异。
一条古道,见证飞仙关昔日的精彩。
一条公路,拉动飞仙关今日的繁华。
道路,串起了飞仙关这一雄关古道的前世今生,也记录了这里的沧桑巨变,更留下了诸多传奇故事。
古道 承载厚重历史文化
西蜀之地,多崇山峻岭,因而成就蜀道之难。
蜀道虽难,却挡不住人类探索的脚步。
壁立千仞、险峻奇秀的飞仙关尤其被世人所偏爱。
古往今来,背夫马帮们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文人墨客们用诗画佳作赞美这方山水,当地百姓则以敬畏之心代代相传着诸多神话传说。
飞仙关流传的神话传说,传播较广的版本有两个。一说大禹治水在此疏通河道遇阻,以神斧劈峡而成;一说李冰父子治水时,二郎担山至此,两山落地而成。由于这些传说,唐宋时,此地曾名“神禹漏阁”,并建有祭祀大禹的庙宇;明朝初时,又建了二郎庙,祭祀大禹、二郎神和李冰父子。如今,当地还有二郎庙遗迹,分布在东西长40米、南北宽30米、面积为1200平方米的飞仙关螺山山顶平台上,地面可见石狮、石碑、柱础等建筑构件。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飞仙关自古即为兵家必争之地。唐宋时因其地势险峻,神仙难越,故名飞仙关。
茶马古道和南方丝绸之路是我国古代川、滇、藏地区的交通要道。飞仙关作为茶马古道的重要驿站,被喻为“西出成都, 茶马古道第一关”。
唐宋以来,由雅安出发的茶马古道分大路和小路,大路经荥经越大相岭过清溪到泸定、康定通西藏;小路则经飞仙关往天全越二郎山到泸定、康定通西藏。
要在如此奇险的飞仙关“蹚”出一条路来,可是个大工程。悠悠岁月里,无数背夫和马帮用双脚完成了这一壮举,成就了飞仙关茶马古道诸般传奇。
在飞仙关镇,至今仍保留了较多的川藏茶马古道遗迹。明代飞仙关南界牌坊、明代飞仙关古道遗址、茶马古道飞仙关遗迹……这些历史遗迹的发现,印证了飞仙关确实为南方丝绸之路及川藏茶马古道的重要路段,以及在政治、经济、军事上的重要地位。
千百年来,步履匆匆的背夫和马帮们无暇领略飞仙关的险峻奇秀,但文人墨客们却对这一方山水魂牵梦萦。
1947年6月,著名画家张大千从成都出发,向南行进一百余公里后,来到当时的西康雅安。登过金凤山、考察高颐阙后,张大千西出雅安,踏上川藏茶马古道,沿青衣江上行,来到了飞仙关。
两岸壁立千仞,滔滔江水奔流,险隘奇峡云雾缭绕,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张大千甚是陶醉。他握笔在手,略有所思,笔锋疾走,皴、擦、点、染之间,飞仙关的奇与险、美与峻被尽收于一纸丹青。
张大千在飞仙关,除作《飞仙关》图外,还题诗一首曰“孤峰绝青天,断崖横漏阁。六时常是雨,闻有飞仙渡”。
透过国画大师的画作和文字,飞仙关的险峻奇秀被具体化,变得可闻可见。岁月流转,如今,我们亦可以从张大千的画作中,窥得飞仙关半个多世纪前的风光。
公路 见证时代发展变迁
如今的飞仙关,早已不是当初车马难行的险峻关隘,G318和雅叶高速雅康段的飞仙关隧道双双穿山而过,昔日天堑已是通途。
公路,为新时代飞仙关快速发展积蓄新动力。
“亮灯了,亮灯了。”9月11日傍晚,居住在飞仙关镇南场镇的村民们吃罢晚饭,三三两两相约出门散步,有村民瞧见,飞仙湖上那座屹立70余载的飞仙关桥灯火通明,仿佛又“活”了过来。
为保证进藏运输畅通,1950年,9月,西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决定修建飞仙关悬索桥。当年11月,大桥开工建设,次年5月,大桥建成竣工,耗时仅半年时间。
1954年12月25日,这条东起雅安,西至拉萨,全长2255公里的康藏公路全线通车。1955年,随着西康省撤销,康藏公路成了川藏公路的一部分。飞仙关,自此被誉为川藏线陆地“第一咽喉”,而飞仙关桥,也有了“川藏线上第一桥”的美誉。
飞仙关桥当之无愧。这座“全国产”的悬索桥是当时国内首座钢索吊桥,是川藏公路上一座载入我国桥梁史册的钢架桥,也是我国少有的三跨悬索桥。
时光辗转,1972年,青衣江上又架起一座石拱桥。昔日川藏线上的第一桥结束使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并被作为文物保护起来。
“我还记得飞仙关桥车来人往的模样,一晃几十年过去了。”飞仙关镇三桥广场上,几位村民聚拢在一起,讨论着亮灯的飞仙关桥。他们身后,刚完工不久的“318自驾营地飞仙关驿站”标志性建筑同样灯光耀眼。
生于1957年的村民熊正伦说,年少时,他们经常往返于飞仙关桥,“虽说是悬索桥,但走上去稳当得很”。
“这座桥太有历史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开通”“家里的老辈子告诉我,这桥通车的时候,我刚学会走路”“桥头被重新打造了一番,听说以后会是G318川藏线上一个打卡点”……围绕飞仙关桥,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热烈讨论起来。
沉寂了50余年的飞仙关桥即将迎来新的使命。
9月13日,芦山县秋季文化旅游推介暨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启动仪式将在飞仙关镇三桥广场举行。作为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一大文化符号,飞仙关桥经过改造提升,将以文化景观的身份重新回归,成为G318川藏线上又一旅游打卡点。
不仅仅是桥,依托G318川藏线,飞仙关镇还有大谋划。近年来,该镇结合飞仙关悠久历史文化和独特文旅资源,先后实施了飞仙关旅游景区提质增效项目、飞仙4A级旅游景区旅游基础设施提升项目、三桥广场基础工程提升项目等,进一步完善各项旅游基础配套设施,聚力打造川藏线上精品旅游目的地。
318国潮茶马互市街区、318自驾大本营飞仙关驿站、老君溪特色业态……这些已经成型的景观节点,丰富了飞仙4A级旅游景区的内涵,也为飞仙关镇农文旅融合发展蓄势添力。
如今,芦山县正积极推动飞仙关4A级景区融入G318旅游产业经济带,全力唱响“此生必驾318、此生必过飞仙关”品牌。
雄关古道飞仙关再启新程,着实令人期待。
本报记者 李丽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9-13 09:42:43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