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7-08 09:05:55 雅安日报
“要树牢底线思维、极限思维,统筹抓好安全生产和防洪度汛,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近日,芦山县应急管理局在学习贯彻市委五届五次全会会议上对今后一个时期重点任务进行安排部署。
如何守牢安全底线?芦山县应急管理局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以有力举措、创新思维积极开展各项工作,以高水平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
严查严管
筑牢“安全之基”
安全,关乎社会大众权利福祉,关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必须时刻紧绷安全之弦。一直以来,芦山县应急管理局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国家、省、市、县安全生产工作部署,推动全县各级各部门筑牢安全防线。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把事情做在前边,夯实基础,方能临危不乱。在强化安全风险辨识方面,芦山县认真落实安全生产风险会商联动和防控预警制度。通过印发《安全生产防控预警信息》等文件,动态研判辖区内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并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截至目前,已发出393期安全生产预警信息,切实保障了安全生产的稳定。
安全生产不能“说在嘴上、贴在墙上、锁在抽屉里”。剖析每一起安全生产事故,归根到底是基本制度不执行、隐患排查不彻底、问题整改不到位。芦山县坚持突出重点,扎实开展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据相关安全工作方案和要点,聚焦多个重点行业领域进行深化整治。目前,全县已累计排查出15个重大安全隐患,其中13个已完成整改,两个正在限期整改中。此外,各类安全生产整治已立案56件,行政处罚金额达到18.1445万元,显示了芦山县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态度。
为了全面筑牢安全防线,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芦山县通过广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如“五进”、“安全生产月”等,加大安全生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社会各界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同时,积极培养安全生产“吹哨人”,广泛宣传《芦山县安全生产举报奖励办法》,鼓励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共同维护社会稳定和安全。
安全生产没有“休止符”,只有进行时。芦山县将聚焦重点行业领域的重大风险,督促各级各部门扎实开展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等“九大行动”,全力推动治本攻坚三年行动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健全安全生产常态化调度机制,定期分析研判安全形势并发布预警信息,运用“两书一函”、通报批评、警示约谈等手段,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压实到最小单元。紧盯危化、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强力开展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全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坚决遏制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充分发挥群众举报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持续推进并完善安全生产有奖举报机制,切实强化安全保障体系。
担千钧之责
护佑一方安澜
多种灾害叠加时,如何开展救援?5月30日,雅安市2024年汛期多灾种叠加演练作出示范。芦山县作为参演方,设立了前方联合指挥部和现场指挥部,采取“实景实操、双盲调度、视频传输”的方式进行,设置水域救援、道路抢通、群众转移等科目。通过演练的开展进一步检验了预案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升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作战、应对灾害抢险救援能力。
芦山县应急管理局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实现了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自然灾害防御能力明显增强。
做好防汛工作,要瞄准关键环节,下足“绣花”功夫。当前,芦山县已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全面进入临战状态,做好汛期安全生产工作迫在眉睫。当前,全县及时调整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并在5月对《芦山县防汛抗旱应急预案》进行修订,进一步细化职责任务分工与联动响应措施;累计投入300万元采购帐篷、棉大衣、风力灭火机、便携式森林水泵、救生衣等应急物资2.2万余件,进一步提升该县应急物资储备能力。为确保信息传递的高效性,芦山县完成了乡镇视频会商系统建设,实现了市—县—乡视频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同时,加快推进芦山县370兆无线应急通信系统建设项目,为灾害应对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
安全度汛,人人参与,下一步,芦山县将广泛增强全社会风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绷紧防汛责任弦,将安全防范融入日常,加大宣传力度,推动防灾减灾救灾知识进教材、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加强日常实践演练,通过建设防灾减灾救灾教育培训基地、科普体验场馆等,不断提升全社会防灾减灾救灾的水平和能力。
本报记者 石雨川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7-08 09:05:55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