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4-04-10 09:16:47 雅安日报
清明假期,天气适宜徒步,大渡河畔的汉源县永利彝族乡古路村在成为“网红村”后迎来了第一个假期。
清明假期首日,12时左右,骡马道上的登山人络绎不绝,山脚下修起了休息长廊、简易摊位以及现代化的游客中心,和四五年前相比,更像一个成熟的景点。随着古路村成为网红打卡点,村民们的生活也有了变化,他们对古路村的未来也有了新的期盼。
安全提醒员:
每天都很充实
到达桐梓林路段,在一个长长的斜坡下,李国恩穿着红马甲,在路边高处的石头旁拿着大喇叭提醒游客注意安全。
“走路上,走路上,不要走坡坡上,要注意安全。”李国恩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看见“抄近道”的游客立马拿起大喇叭提醒。
李国恩今年59岁,是土生土长的古路村人。“以前就在崖上种点玉米、土豆,有时候需要买点盐和煤油,几个月才下崖一次。”
李国恩说,下崖赶场要去到峨边大堡镇,整个路途要花费五天时间。至于住的问题,更简单,路上的洞子、大石头旁,哪里能避风便住哪里。
看着村里突然迎来大量游客,李国恩说,以前可没想过会这么热闹。他有两个儿子,前几年小儿子在外面打工,去年回来了不走了,自己家的房子租给了来做小生意的人,李国恩还在山脚开了一个小卖部。
李国恩说,现在每天都很充实,8时左右便从自家走下来,穿着红马甲、拿着大喇叭开始一天的工作,等游客走完之后再走回家。
“当然希望村子能一直这样热闹下去,这样儿子在家门口也能赚到钱,整个村子也能发展得更好。”李国恩说。
民宿经营者:
给旅客一个深山里的家
快登上火把广场的时候,便能在路边看见一栋淡黄色的建筑,左边的墙上写着“阿兰之若”四个大字,原木色的窗口上挂着一些腊肉,走进去飘来淡淡的咖啡香,还有音乐声,烟火气与艺术范儿结合得刚刚好。
对于不是从小在古路村长大的阿兰来说,以前的古路村在她印象中更多是奶奶的家,是那个每次一回去就要从早上走到晚上的地方。
25岁的阿兰去过国内和国外很多地方,喜爱旅行的她发现了老家的美,彼时古路村的人流量不多。
“那时只是初步有了将老家改造成民宿的想法,真正开始实施还是在去年四五月。”
当记者问起阿兰,在古路村开民宿,不怕没人来吗?阿兰只是淡淡地说,那是她的家,哪怕没有人去,她也要把这里打造成一个深山中的栖息地,可以拿来放空自己或者招待朋友。
阿兰的民宿没有电视,而是在客房和客厅放了很多自己喜欢的书,还有唱片,吃的食材也是自己地里种的。
客人可以早起在晨雾里散步,中午阳光正好的时候在平台喝咖啡晒太阳,也可以在晚上的暖光灯下安静地发呆。
“之后我希望能把‘悬崖上的书店’开起来,为更多的人提供一个舒适、放松的地方。”对于路旁行色匆匆和略显疲惫的游客来说,“阿兰之若”像是深山之中的一盏小夜灯,宁静而柔和,治愈着每一个来到此处的人。
卖水郎:
希望古路村火得久一些
记者在一处峡谷洞穴处碰见“打游击”的黄安庆,这个地方能遮阳也能避风,位置刚刚好。
黄安庆的脚边放着两三个储物筐,里面放着各种饮料。五十多岁的他是位残疾人,年轻时左脚被压断了,干不了重活。他每个月能享受一些国家补贴,自家种点土豆和玉米,家里有妻子和老母亲,生活虽平淡却幸福。
“前几天才开始卖饮料的。”他说,古路村刚火的时候没在意,不久前才加入了流动摊贩的队伍。
“从家里背水下来要一个多小时,地点也不固定,每天能卖个两三百元。”黄安庆说。
谈起家里人,他说妻子现在在做志愿者,维护整个村庄的卫生。
黄安庆说,希望古路村能火得久一点,卖饮料对他来说相对轻松一些。
老人:
家门口卖出核桃和花椒
爬到斑鸠咀,绕过一条小道,便能看见辛岁英家的大门,门口挂着免费使用厕所的牌子。她正靠在院内的大门上,守着两个孙子玩耍。
辛岁英原来不是古路村人,是从甘洛县嫁到古路村的,如今她已67岁。
古路村火起来之后,她的两个儿子都在索道缆车口售卖小吃,她在家门口摆了些自己种的花椒和核桃,这些天已经卖出去了十多公斤花椒和一两百公斤核桃。
谈话间,不时有游客进来借用厕所,有些游客也会和辛岁英聊天,了解她的生活。她说,就想守着自己的这个院子,想想下一季的核桃和花椒的收成。
“人多总是好事,在家门口就能卖掉地里的东西。”身体不太好的辛岁英每天都要在院子里给游客指指方位。
下到山脚已是17时,熙熙攘攘的游客准备离开,大渡河畔的水还是静静流淌,山上的那些村民应该也在归家的途中。
市融媒体中心 曹莉雪
编后:
古路村火了,来的游客多了,村民们的生活也随之有了变化。有的穿上了红马甲当起了志愿者,有的在上山途中售卖饮料、小吃,既满足了游客需求,又赚了零花钱,一举两得。
来古路村旅游,游客不仅观赏了奇特的峡谷风光,还感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情淳朴,开民宿、聊家常,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这个悬崖上的村庄的昨天和今天,也期盼着明天的古路村能一直火红下去,让“流量”长久,有更多的人来到这里,挖掘当地丰富的旅游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4-04-10 09:16:47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