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8-26 08:53:05 来源:雅安日报
眼下,汉源县的花椒、苹果、脆红李等农特产品迎来了黄金销售期。应季水果不断档,农特产品优势强,汉源县开启“丰收模式”。
8月25日,记者走进汉源县清溪镇、皇木镇、宜东镇,感受椒农、果农丰收的喜悦。
个头均匀、果面饱满、芬芳诱人的苹果挂满枝头
椒农采摘花椒
全县20.4万亩花椒
预计本月底完成采收
正是花椒采摘的好时节。在汉源县宜东镇、富庄镇、清溪镇等地,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弥漫着花椒的香味,椒农们背着背篓、挎着竹篮采摘花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近日,来到清溪镇,乘坐车辆沿山路而上,凉爽的山风夹杂着椒香扑面而来,眼前一片片花椒树,结着串串火红的花椒。漫山的花椒树上,颗颗火红、粒粒饱满的花椒挂满枝头,椒农们置身于浓郁的椒香中,双手熟练地穿梭于花椒树间,采摘着致富的果实。
从早上6点起床开始,椒农刘定文一家已经在自家花椒地里忙碌了大半天。刘定文家种植有60多亩花椒,几天前忙完了富泉镇花椒基地40多亩花椒的采摘工作,一家人又立马转战到清溪镇花椒种植基地继续采摘。
“今年我家花椒已经采摘了三分之二,摘了5000多公斤了,价格每公斤24元左右。”刘定文说。
椒香四溢一年年,今年红艳胜往日。近年来,汉源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优势,选准优势花椒产业,依托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县、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强化汉源花椒品质提升、品种优化、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环节,助力花椒产业优势不断扩大,品牌竞争力、影响力、集聚力不断提升。如今,每到花椒采摘季,各地企业和客商纷纷前来抢购。
说起今年家里花椒长势和收益,刘定文很是开心。“收购商每年都直接到花椒地里来收,我们摘好,他们就收走了,很方便。”刘定文说,干花椒也是每年刚烘干就被全部订购一空。
“踏进汉源花椒种植地,一种独属于汉源花椒的香麻味扑面而来,汉源花椒,颗粒饱满、油重质佳、麻香味浓,品质非常好。”对于收购商郝娟来说,汉源花椒的品质,她从不担心。
为推进全县花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汉源县花椒协会、汉源县汉源花椒品牌保护和提升联盟还发布了《关于做好2022年汉源花椒采摘销售工作的倡议书》,不仅对汉源花椒采摘期、管护技术、扩展销售渠道等作了相关规定,还能有效提升汉源花椒品质及效益,维护好“汉源花椒”的品牌形象。
“今年汉源的花椒品质和往年一样好,价格和往年持平。”汉源县花椒产业发展中心负责人说,不论市场行情怎么变,都要变中求稳,严格执行新鲜花椒分级收购按质论价,做好汉源花椒质量管控,依法诚信经营。
今年,汉源花椒种植面积已达20.4万亩,预计年产量2500万—3000万公斤。截至目前,全县花椒采摘已超过70%,预计本月底完成采收工作。
“果经济”唱响丰收曲
甜蜜采摘正当时
秋初,正是苹果、脆红李上市的季节。汉源果农们又品尝到了“果经济”带来的甜蜜。
一大早,在皇木镇松坪村彭康彬家的果园里,十多位老乡人手一个筐,穿梭在果林间。脱贫户彭康彬自积极进行换种后,让原来的“薄土”成了如今的“宝地”。“我家种植李子树有四五亩,一年可以产1—1.5万公斤李子,收入在四五万元左右。通过发展脆红李实现了脱贫,收入也提高了不少。”
在收购点,一筐筐李子在经过分选、装箱、称重后被装进运输车,销往全国各地,收购商们对当地的脆红李赞不绝口。
皇木镇共种植李子树3000余亩,今年预计产量将达到500万公斤。随着种植技术的不断提高,加之当地适宜的气候,李子的品质、产量也在逐年提高和增加。
镜头转向宜东镇,这里因海拔较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赋予了山地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依托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以及生态优势,宜东镇大力发展苹果种植,目前该镇的青苹果、红将军等进入最佳赏味期,许多游客慕名前去,体验采摘的乐趣。
走进郁郁葱葱的果园,阵阵果香扑面而来。一颗颗个大均匀、果面饱满、芬芳诱人的苹果挂满枝头。游客们穿梭于采摘园中,你拎篮我拿筐,抬手之间,一颗颗苹果被放入果篮中。
游客罗巧玉几乎每年都要来此处体验采摘苹果的乐趣,她认为,“到地里采摘和市场上购买水果,体验完全不一样。来采摘园,可以想摘哪一个就摘哪一个,自己挑,根本就停不下来。”
游果园、摘果子,让假期休闲的人们体验到农家乐趣,同时也给果园带来了不菲的经济收益。果农熊文珍就是其中一个。
除了以传统的方式销售果子外,熊文珍还时常在抖音和微信等平台上宣传自家水果,现在已拥有了很多“果粉”。每逢果子成熟季,便有不少游客联系她想前来采摘购买,“从苹果成熟开始,游客一直没断过。今年我家苹果也不愁卖,属于大丰收了。”
目前,宜东镇共种植苹果5.5万亩,预计产量6万多吨,当前成熟的品种为青苹果、红将军等,采摘销售预计到12月底。
汉宣 本报记者 郑雨莎 吴丹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夏天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2-08-26 08:53:05
编辑:夏天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