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11-11 19:37:33 来源:北纬网
11月10日,碧波荡漾的汉源湖上,成群结队的红嘴鸥正在此盘旋翱翔,坐船游湖的人们不时拍照留念,成为了入冬后的汉源湖又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这样的场景是近两年来每逢候鸟迁徙季汉源湖的常景。红嘴鸥成为了汉源湖上的“新宠”,汉源湖也跟着成了网红打卡地。
飞越千山万水,红嘴鸥再赴汉源之约。这其中,展现的是汉源县生态环境持续向好的结果,更是汉源生态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观鸟“打卡地”惹人驻足
10月下旬,今年首批迁徙候鸟红嘴鸥“先头部队”,抵达汉源湖,比去年早到了半个月。一时间,坐船游湖的游客们争相赶来,领略在汉源湖也能感受到的“八百里滇池”的绝妙风情。
蓝天白云,十里风光。成百上千只的红嘴鸥在湖面嬉戏打闹,不时“抢夺”游客手里的面包,围着游轮飞舞,好一幅“渚清沙白鸟飞回”的情景。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冻土带而来,待到每年春天,迁徙到云南省和东南亚等地过冬。
自2005年春天,雅安迎来了这一群“贵客”后,每年都会在青衣江附近和天全县龙湾湖湿地公园与市民“鸥”遇。汉源湖自2020年迎来了第一批红嘴鸥后,引得市民为之驻足。再次到来的红嘴鸥,也受到了央视等各大媒体的关注,提升了汉源的知名度。
“以前没有这么大规模的候鸟在此聚集,现在能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如此壮观的景象,简直非常幸运。”湖边葡萄种植基地的果农羊波涛说道,每年这个时候,“观鸟热”都会让汉源湖再火一把。
记者在现场看到,84平方公里的汉源湖上,红嘴鸥与广袤的湖水相映成趣,前来游湖观鸟的市民们,无不感慨着生态环境变好的好处。
在羊波涛的记忆中,以前汉源植被覆盖率低,每年秋天等到庄稼收获完毕后,山上光秃秃的都能望见裸土。直到瀑布沟水电站水库蓄水后,这个西南最大人工湖让“高峡出平湖,碧水照苍山”成为了现实之景,湖水水质优良也为汉源生态宜居的自然地理条件增添了一笔。
绿色为底绘就生态本色
水质清澈的汉源湖,晴朗湛蓝的天空,为鸟儿停留提供了绝佳的外部环境;汉源湖及周边物产丰富,为其觅食生存提供了便利;广袤的水域,也成为躲避干扰和天敌的港湾……正因如此,红嘴鸥对汉源湖情有独钟,将之作为“歇脚、休憩”的理想乐园。
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近年来,汉源县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得益于扎实开展的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以及不断压实的河(湖)长制责任和沿线禁渔、岸线治理、截污等重点工作,特别是大力实施的干旱、半干旱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真正实现了让“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的理念。
在“蓝天保卫战”上的重点突破,汉源县通过持续开展“散乱污”企业及燃煤小锅炉整治“回头看”,深化道路施工、餐饮油烟等面源污染整治,加强对露天焚烧秸秆的执法检查,严密监管关停取缔的“散乱污”企业和燃煤锅炉,开展非道路移动机械排放检验和环保标识管理,着力控制柴油货车污染。2021年1-10月,汉源县县域环境空气质量继续保持优良趋势,有效监测天数为304天,优良天数为299天,优良率98.4%,PM2.5平均浓度为14.9微克/立方米。
在“碧水攻坚战”上统筹推进,汉源县以全面推行河(湖)长制为抓手,加大污水治理力度,扩大污水管网覆盖面,建立城乡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机制和饮用水安全隐患排查报告制度,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千村示范工程”。经检测,永定桥水源地和27个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保持100%达标。 汉源县大渡河继续保持优良水质趋势,纳入国家考核的监测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保持100%,大渡河流域一级支流无劣Ⅴ类水体,无农村黑臭水体。
在“净土持久战”上突出重点,通过加强源头污染防控,持续开展土壤环境污染状况调查,及时掌握重点行业企业用地污染地块分布及其环境风险情况,加强尾矿库、危废和涉重涉铊企业监管,印发《汉源县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方案》,要求涉重金属企业开展自查整改。目前,土壤和辐射环境安全可控;城区2个功能区噪声均达到相应标准,声环境质量达标率100%。
厚植生态本底,汉源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将青山、绿水、花海、果香等特色作为自己的“肤色”,开启了“阳光康养城、宜居新汉源”的新篇章。
汉宣
记者 吴丹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李洋
来源:北纬网 日期: 2021-11-11 19:37:33
编辑:李洋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