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11-14 08:29:05 雅安日报
大女儿大学毕业已走上教师岗位,小女儿在当地政府部门见习,今年新增加的乡村民宿也开张经营了……10月30日,细数近年来的家庭变化,杨汉芳感到很欣慰。她觉得,生活有苦有甜,熬过所有的苦难就会迎来好的生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只要夫妻携手共进,齐心应对,就没有过不去的沟沟坎坎。
目前,宝兴县硗碛藏族乡夹拉村在开展“以工代赈”项目建设,作为县、乡人大代表,以及当地“以工代赈”项目理事会成员,杨汉芳每天要同其他成员一起到施工工地走走看看,监督安全和质量。
用杨汉芳的话说,村里的基础设施齐全了,人居环境舒适了,好看、好耍的地方多了,就能吸引更多人来游玩,留住外地来的客人,促进旅游经济更上一层楼。
杨汉芳(中)同婆婆、丈夫聊天
困难面前不退缩
年近半百的杨汉芳,家住夹拉村,她的家庭虽然经历了不少坎坷,但在她的努力与拼搏下,如今已走上了多元化增收致富的道路。
天和风雨顺,地和五谷丰,人和事业旺,家和万事兴。这是杨汉芳处事和持家的座右铭,正是如此,她把困难当作“垫脚石”,感受历经风雨见彩虹的喜悦。
“任何好日子都是靠奋斗出来的,尤其是居住在偏远山区的农村,更是这样!”回首过往,虽然辛苦,但杨汉芳很乐观。在她看来,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家庭成员为一个目标齐心努力、团结奋斗,就能战胜困难迎来幸福。
杨汉芳这样说也这样做。作为夹拉村和平组一名普通藏家妇女,她在家境困难时,用勤劳与智慧发展经济,用勤俭与爱心挑起家庭大梁,成为当地人见人夸的“女汉子”。
1985年,杨汉芳与当地小伙杨树兵相恋并结婚。婚后没几年,杨汉芳的公公患重病,婆婆要照顾公公,丈夫要上班,家庭事务全靠她一人承担。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2002年,不到2岁的小女儿杨霓出现走路困难等症状,她除做好农业生产外,还要带孩子外出治病。经过多方诊疗,家庭积蓄花完了,女儿的病仍未治好。正当杨汉芳一家人束手无策时,宝兴县残联伸出了援手,为杨霓争取到在市医院免费手术的机会。经过手术治疗,女儿的病情得到控制,并开始慢慢好转。
杨霓的病痊愈后,不仅阳光开朗、心地善良、能歌善舞,学习成绩也很优秀,在宝兴县举办的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上,她表演的舞蹈《雪域欢腾》荣获一等奖,在“蒲公英全国青少年优秀艺术新人选拔”活动中斩获金奖。
看着女儿努力读书的样子,杨汉芳决心,一定要想办法增加收入,为孩子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
夫妻齐心家业兴
2005年5月,杨汉芳根据当地特色,加上丈夫杨树兵从事畜牧行业,她决定养羊。没有资金咋办?她求助亲戚,相继借了1万多元,买了3只新疆种羊。在打下发展基础后,她又贷款8万元,增加15只良种山羊。经过一番精心喂养,羊群发展迅速,每年除销售几百只小羊和商品羊外,保持存栏羊上千只。此外,杨汉芳还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土黑猪、牦牛、藏香猪等,虽然中途有得有失,但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实现了家庭收入多元化。
在发展养殖过程中,杨汉芳没有忘记乡亲,她带头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支持困难家庭养殖增收,在技术和猪种上给予帮助。杨汉芳热心助民增收,杨树兵也积极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为养殖户增收助力。
去年底,杨汉芳在发展养殖的同时,先后投资三四十万元改造房屋、增加设施,发展乡村民宿,今年夏天试营业,接待来自外地的避暑客人,收入上万元。
家庭经济增加了,家风家教也没落下。杨汉芳认为,家庭最好的相处之道是长辈有温度,晚辈有规矩,平辈有分寸,促进家庭和谐幸福。基于此,杨树兵、杨汉芳结婚以来,同甘共苦。平时,夫妻二人很少闹矛盾,即便偶有拌嘴,杨树兵会主动道歉,杨汉芳也承认自己的不对;在敬老孝老上,夫妻俩对待双方老人都很孝顺,用他们的话说,谁都要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夫妻俩相互支持,携手共进。杨汉芳先后获得宝兴县双学双比女能手、宝兴县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杨树兵积极参加省级技术培训,主研的《秸秆氨化养牛示范技术》项目获得宝兴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长辈们互敬互爱,敬业奉献,晚辈们也跟着传承。一双女儿读书时,每次放假回家,总是抢着做家务,洗衣、做饭、放牧样样做。大女儿参加市、县举办的体育比赛拿到奖金,总是先给奶奶、父母、妹妹买新鞋新衣等,分享喜悦。
“期盼家乡美景越来越多,前来观光旅游的人越来越多,乡亲们的收入越来越多……”憧憬未来,杨汉芳表示,作为县、乡人大代表,她一定会带头做好表率,同其他理事会成员一起,配合建设好各个项目,为推动当地旅游经济发展出力。
杨汉芳家庭先后荣获雅安市文明家庭、四川省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等荣誉称号,成为许多家庭学习的榜样。
雅安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彭加权
审稿:程普 白雨锶
责任编辑:郭涵
来源:雅安日报 日期: 2023-11-14 08:29:05
编辑:郭涵
北纬网 版权所有 本网常年法律顾问:四川雅州律师事务所袁红伟(18980172300)律师
本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yarbs#beiww.com(请将#替换为@) 举报电话:0835-2350262 17781610663 公众投诉举报处理制度 跟帖评论自律管理承诺书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51120170012号 蜀ICP备14021017号-1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080121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川字第00109号